宁波ISO认证,慈溪iso9000认证,余姚ISO9001认证,CE认证,质量管理体系-浙江亮点咨询公司

服务范围 ISO9001认证(ISO9000认证)|ISO14000认证(iso14001认证)|TS16949认证|CE认证|OHSMS18000认证(iso18000认证)|ROHS认证|生态纺织品
有机认证|iso50001认证(能源管理)|CMMI认证|QC080000|CCC认证|FSC森林认证|ISO17025认证|内审员培训|ISO27001认证|十环标志
企业调研

关于进一步推进山东名牌战略的研究与思考

时间:2012-01-31 05:50来源: 作者: 点击:
导读:关于进一步推进山东名牌战略的研究与思考-搜狐财经

    1993年,山东省开始启动名牌战略,是全国首批实施名牌战略的省份。1996年国务院颁布了《质量振兴纲要》,明确提出,质量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战略问题;国家将实施名牌发展战略,鼓励企业生产优质产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立名牌产品。 近几年,全省通过建立和完善名牌工作机制,组织和制定名牌发展规划,大力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已逐渐形成了以培育、发展、评价和保护名牌为主要内容的名牌战略推进体系,形成了一个省级、国家级、世界级的三个名牌梯队。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拥有中国世界名牌产品2个(海尔牌电冰箱、海尔牌洗衣机),占全国三分之二 ;中国名牌产品119个、位居全国第三位;山东名牌产品941个。另外还有国家免检产品112个,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6个,中国驰名商标47件,山东著名商标989件。名牌产品的“名牌效应”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对全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总结企业创立名牌产品的经验,揭示企业名牌产品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研究进一步推进名牌战略的措施建议,山东省企业调查队、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共同组织“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基本情况专项调查”和对部分名牌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依据调查的资料和调研的情况以及全面统计的信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形成了此篇综合性分析报告,供有关决策参考。宁波ISO认证

    一、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基本构成与特点

    目前,全省中国名牌产品、山东名牌产品的生产企业845家,其中,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93家。从调查情况看,名牌产品和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有其鲜明特点。

    1、98%的名牌产品聚集在制造业。按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所属的国民经济行业门类分,119个中国名牌产品中,有118个属制造业企业生产,占全省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98.9%;941个山东名牌产品中,有925个属制造业企业生产,占全部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98.5%。非制造业生产企业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山东名牌产品16个。

    2、80%的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为大中型企业。从企业规模看,大型223个,中型453个,小型169个,分别占26.4%、53.6%、20%。其中,资产50—100亿元的企业15家,超过100亿元的企业10家;销售收入50—100亿元的企业10家,超过100亿元的企业8家。

    3、76.3%的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为公司制企业。从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企业4家,占4.7%;国有独资公司13家,占1.5%;其他有限责任公司432家,占51.1%;股份有限公司202家,占23.9%;中外合资企业52家,占6.2%;港澳台合资企业28家,占3.3%;其他企业78家,占9.2%。

    4、64%的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为非公有制企业。从企业控股情况看,国有绝对控股企业131家,占15.5%;国有相对控股企业64家,占7.6%;集体绝对控股企业64家,占7.6%;集体相对控股企业43家,占5.1%;其他企业543家,占64.3%。

    二、名牌产品及其生产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从微观角度考察,名牌产品虽在企业所有产品中占少数, 但名牌产品对企业的发展发挥着巨大推动作用。据2005年9月对119个中国名牌和642个山东名牌产品的553家生产企业调查,今年1-8月名牌产品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546.6亿元,占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51.7%,同比增长31.3%,高出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2.3个百分点,拉动名牌产品生产企业15.9个百分点;名牌产品出口额349.5亿元,占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出口销售收入的66.1%,同比增长45%,高出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3.1个百分点,拉动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出口29.1个百分点,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从宏观角度考察,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数量仅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5%,但其地位举足轻重。全面统计资料显示,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无论是在全省工业经济发展、建设制造业强省、打造半岛城市群中,还是在培植 “三个亮点”中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1、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在全省工业经济中支撑拉动作用突出。2005年8月末,全省工业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资产总计达6948.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4.8%;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928.2亿元,利税总额567.7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2.3%和29%。累计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1.1%,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10.9个百分点,贡献率为25.8%;利税总额同比增长26.3%,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8.6个百分点,贡献率为20.2%。

    2、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对建设制造业强省发挥支柱作用。全省制造业名牌产品生产企业2005年1-8月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726.6亿元,出口销售收入599.5亿元,利税总额519.9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工业企业的35.9%、26.9%和37.6%。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1.2 %,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12.3个百分点,贡献率为28%;出口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7%,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12.7个百分点,贡献率为26.6%;利税总额同比增长26.9%,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11.3个百分点,贡献率为27.1%。

    3、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对半岛城市群发展发挥了领帅作用。全省845家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有540家属于半岛城市群,2005年1-8月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321.4亿元,出口销售收入476.2亿元,利税总额399.5亿元,分别占半岛城市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4.7%、25.8%和29.9%。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1%,拉动半岛城市群规模以上工业11.5个百分点,贡献率为28.7%;出口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9.6%,拉动半岛城市群规模以上工业12.7个百分点,贡献率为26.3%;利税总额同比增长25.3%,拉动半岛城市群规模以上工业8.4个百分点,贡献率为21.2%。

    4、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对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发挥了中坚作用。全省162家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2005年1-8月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674.4亿元,出口销售收入138.2亿元,利税总额116.9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的42.1%、22.8%和22.2%。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4%,拉动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9.2个百分点,贡献率为22.7%;出口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1%,拉动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5.7个百分点,贡献率为12.8%;利税总额同比增长32.9%,拉动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11.2个百分点,贡献率为29.2%。

    5、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对全省民营经济(非公有经济)发展作用巨大。全省民营名牌产品生产企业543家,2005年1-8月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216.4亿元,出口销售收入286.4亿元,利税总额143.5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的20.8%、16.4%和15.2%。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6.1%,拉动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10.1个百分点,贡献率为18.8%;出口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0%,拉动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7.1个百分点,贡献率为13.9%;利税总额同比增长5.1%,拉动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1.1个百分点,贡献率为2.1%。

#p#分页标题#e#

    6、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国际化战略推进成效显著,对全省外经外贸贡献突出。目前,全省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已有33.8%的实施了国际化战略,58.2%的企业准备实施; 2.5%的企业已在海外投资建厂,投资额达10亿元。2005年1-8月,全省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实现出口销售收入625.3亿元,同比增长44.1%,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出口12.3个百分点,贡献率为26.3%。

    三、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发展优势与前景

    多年来,经过各级政府的培育和企业自身不断地完善、发展,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显现出多种发展优势,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据2005年9月对119个中国名牌和642个山东名牌产品的553家生产企业调查,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和管理人员素质较高,结构较为合理。2005年8月末,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1168762人,同比增长2.3%,其中,技术人员同比增长5.3%,管理人员同比增长3.5% 。在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同比增长11.6%;在管理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同比增长14.0%。从人员结构看,8月末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13.9%,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管理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9.2%,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在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比重为7.6%,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在管理人员中,高级职称人员比重为7.8%,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

    2、设备状况较为先进。2005年8月末,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主要生产设备技术状况多数为国际水平的占27.3%;多数为国内先进水平的占67.8%;多数为国内一般水平的占4.7%;多数为国内落后水平的仅占0.2%。

    3、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一是企业技术创新机构较为健全。553家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中,已经建立技术中心的占86%,其中,通过国家级认定的占12.2%,省级认定的占44.0%,其他认定的占43.8%。二是95%的技术中心的科研开发设施、研究经费和技术人员充足。建立技术中心的企业中,科研开发设施、研究经费和技术人员完全满足的占23.6%;基本满足的占71.4%;不满足的仅占5.1%。三是获取新产品、新技术等科技成果的途径较多。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获取新产品、新技术等科技成果的途径为:86.8%的企业采用自主开发,67.5%的企业与院校、科研等机构联合开发,65.8%的企业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20.8%的企业接受技术成果转让,16.8%委托开发。四是获取的开发成果较为丰硕。近三年,调查的553家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共获得国内专利申请授权7376件,其中已应用4728件,应用率为64.1%;获得美国专利申请授权262件,其中已应用8件,应用率为3.1%。

    4、企业管理水平较高。2005年8月末,553家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已经全部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并有39.4%的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认证,18.6%的企业还通过了ISO18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质量管理人员相对充足,力量进一步加强,8月末,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同比增长6.5%,质量管理人员占管理人员的比重为26.6%,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

    5、品牌战略管理机构较为健全,扩大名牌产品的计划措施较为完善。2005年8月末,553家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中,已经设立专门机构的企业占41.2%;有监管机构的占48.6%;无机构的仅占10.1%。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中制定和实施名牌产品扩大计划和措施的占96.6%。从采取的方式看,主要采取更新改造、新建扩建、内部挖潜方式的,分别占75.8%、70.2、64%;部分企业采用名牌商标授权使用、对其他企业实施收购重组、与其他企业联营方式,但比重较低,分别占33.2%、16.7%、15.9%。

    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工作中的问题与矛盾

    虽然山东省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工作成就显著,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与矛盾。

    1、工作发展不平衡。一是地区发展不平衡。青岛在全省的龙头地位非常明显,可谓一支独秀,全省119个中国名牌中,青岛有44个,占全省的37%;烟台、潍坊、淄博三市均超过10个,分别为12、12和11个;东营、莱芜、日照、菏泽四市仅有1个中国名牌,而枣庄目前尚没有中国名牌产品。全省941个山东名牌中,青岛117个,占12.4%;淄博、潍坊、烟台、济南四市均超过70个,分别为116、92、85和75个;东营、济宁、泰安、威海、临沂、德州、聊城和滨州60—30个之间;枣庄日照、莱芜、菏泽市均30—20个之间。从中国名牌数量看,半岛城市群占96个,占80%,半岛城市群以外其他市共23个,占20%。从山东名牌数量看,半岛城市群592个,占62.9%,半岛城市群以外其他市347个,占37.1%。

    二是行业之间不平衡。从名牌产品及其生产企业看 ,119个中国名牌产品的生产企业全部为工业企业,941个山东名牌产品的生产企业940个分布在工业企业中,农业企业仅有1个名牌产品。在制造业中又主要集中在几个行业大类中。中国名牌产品个数最多的行业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企业,有中国名牌产品24个、其他依次为农副食品加工业13个、纺织业11个、橡胶制品业8个、非金属矿物制品业8个、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7个、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7个、饮料制造业6个、通用设备制造业6个、食品制造业5个,上述10个行业拥有中国名牌产品95个,占79.2%。拥有山东名牌产品在30个以上的有10个行业大类,占山东名牌产品总数的71.9%。

    三是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从企业拥有中国名牌产品的数量看,企业之间差别悬殊,海尔集团公司拥有16个,位居全省榜首,占全省中国名牌总数的13.5%;双星集团有限公司、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各有4个并列全省第二位;浪潮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澳柯玛集团公司、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南山实业(行情,论坛)股份有限公司、泰山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临沂新程金锣肉制品有限公司各有2个;其他企业为1个。全省240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有3.5%的企业拥有名牌产品。

#p#分页标题#e#

    2、企业对名牌品牌价值认识不足,利用不够。调查显示,一是对品牌价值认识不足。截止到8月末,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中品牌已经通过有关机构评估的企业仅占10.3%。二是对名牌产品品牌的利用不够。从名牌产品的注册商标向其他产品的延伸情况看,仅有27.3%的企业进行了延伸。

    3、企业培育名牌的基础工作比较薄弱。调查显示,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已建立企业专利专用数据库的占46.3%,已建立主要竞争对手资料数据库的占48.8%,已建立本企业商标信息数据库的占62.2%,已建立主要竞争对手商标信息数据库的占26.4%,已建立本行业、领域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前瞻性技术数据库的占44.5%。

    4、企业在培育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通过问卷调查,46.1%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认为社会上乱评比太多企业无所适从,42.3%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认为缺乏高水平的质量管理人才的,33.8%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认为对产品形象设计理论了解不深,32.2%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认为对品牌理论认识不足, 31.1%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认为不能及时了解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的占,30.7%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认为企业自身对新产品研发投入不足。

    五、今后工作的措施与建议

    针对上述矛盾与问题,依据《山东名牌2005—2010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以进一步推进山东名牌战略的实施。

    1、落实《发展规划》,强化措施,加快服务业和农业名牌战略实施的步伐。《山东名牌2005——2010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山东省到2010年,培育世界知名品牌20个、中国名牌产品150个、山东名牌产品1000个,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其中,力争培育出在全国颇具知名度的服务名牌30个和100个具有地方经济特点的名牌农产品。为此,在继续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家电、纺织服装、食品、化工及医药、建材、轻工、机械、钢铁等为支柱的制造业名牌的同时,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已出台的《山东省服务名牌评价管理办法》和《山东省农业名牌评价管理办法》,拟定和落实名牌产品培育计划,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中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尽快消除产业发展不平衡问题,推进全省名牌战略向纵深发展。

    2、加大工作力度,有针对性的做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名牌培育工作。要采取行政的、经济的、科技的等多方面措施,支持和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的发展和名牌的培育。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应自我加压,强化措施,发展企业,培育名牌,要进一步落实省政府鲁政办发[2004]62号文件精神,加大对企业争创名牌产品的奖励和扶持力度,为名牌企业承包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促进全省名牌战略的协调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3、培育主体要强化名牌战略推进工作,夯实名牌战略的实施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名牌培育的主体是企业,企业是实施名牌战略的基础。因此,企业的培育名牌工作对全省进一步推进名牌战略至关重要。企业首先要加强对品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了解,进一步提高对名牌价值的认识,把培育名牌产品工作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联系起来,通过争创名牌产品,促进企业的发展。其次要充分利用名牌效应,抓住世界产业大转移的有利时机,扩大品牌的延伸度,使企业做大做强。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培育名牌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和完善企业专利数据库、商标信息数据库、主要竞争对手资料数据库和本行业、领域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前瞻性技术数据库,为企业发展和名牌培育提供有力支持。

    4、加强对企业的培训和服务。通过问卷调查,70.9%的企业认为应加强对争创名牌产品企业的培训和服务,一方面各有关职能部门应更加积极主动为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工作服务,加强业务指导,提供政策和信息支持,促进企业培育名牌工作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大在培训方面的投入。

    5、加强对获得名牌产品称号企业的跟踪检查,加大淘汰力度。问卷调查显示,50.3%的企业认为应加强对获得名牌产品称号企业的跟踪检查,加大淘汰力度。从实际情况看,近三年认定的中国名牌和山东名牌产品的856家生产企业,已有9家破产倒闭,2家停产。因此,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名牌产品评价体系,严格把关,保持名牌产品的权威性。二是加强已认定名牌产品企业的跟踪检查,对名牌产品实行动态管理。对那些已不符合名牌产品条件的产品和破产、倒闭、停产的企业,及时发布公告,取消其名牌产品的称号。

    6、加强立法和执法,有效地保护名牌。全省多年来已出台并实施了多部关于名牌产品的法规性、规范性文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还应进一步完善。同时,积极开展“打假保优”活动,继续治理市场环境的任务仍比较艰巨。问卷调查显示,81 %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认为应加大对假冒名牌产品的打击力度,有80.5%的企业认为应尽快制订名牌产品评价和保护的法律法规。因此,一是加强立法,依法保护名牌产品,促进名牌产品评价和保护的法制化。二是加强执法,整顿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假冒名牌产品的制作、销售等不法行为,为名牌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7、进一步加大名牌产品宣传力度。2003年省政府组织47家企业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名牌战略成果展,2004年和2005年又分别成功举办了山东名牌产品万里行北线行和西线行活动,组织多家企业乘专列赴辽宁、吉林、黑龙江、天津、新疆、甘肃和陕西等省、市、自治区宣传推介山东的名牌产品,有力提升了山东名牌产品知名度,对进一步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发挥了巨大的助推作用。类似于此类宣传活动,应积极、适时地多组织,并逐步扩大宣传规模,使企业借助这一重要平台腾飞。


本文来自宁波ISO9000认证  做认证,咨询就找亮点咨询:www.cxiso.com
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cxiso.com/ISO_OHSAS18000/OHSAS18000xgzl/737.html

本页关键词:关于进一步推进山东名牌战略的研究与思考

上一篇:基于AS3990/AS3991的超高频RFID读写器的设计      下一篇:打响“山东制造” 迈向“山东创造”